
此類故障多由浮球與導桿間摩擦阻力不均、磁鋼磁性衰減、信號處理延遲導致,需針對性排查解決:
原因 1:浮球與導桿間摩擦阻力不均(下降時阻力大)
浮球上升時,浮力與重力方向相反,摩擦阻力影響小;下降時,浮力與重力方向相同,摩擦阻力過大會導致浮球無法及時跟隨液位下降,出現信號滯后(如液位下降 50mm,浮球僅下降 30mm)。常見摩擦阻力不均的原因:①導桿內壁不光滑(如局部有毛刺、銹蝕),下降時浮球與毛刺接觸,阻力增加;②浮球內壁磨損不均(如一側磨損嚴重,另一側完好),下降時磨損側與導桿貼合更緊,阻力增加;③導桿輕微彎曲(肉眼難以察覺),下降時浮球卡在彎曲部位,阻力增加。
解決方法:①拆卸導桿,用砂紙(400 目)打磨內壁毛刺與銹蝕,再用拋光布拋光至 Ra≤0.8μm;清洗導桿后涂抹耐介質潤滑脂(如二硫化鉬潤滑脂,適用于非食品行業),減少摩擦;②檢查浮球內壁磨損情況,若磨損不均(厚度差>0.5mm),更換新浮球(確保浮球內壁光滑且厚度均勻);③用激光準直儀檢測導桿垂直度,若彎曲量>0.5mm/m,用液壓校正器緩慢校正導桿,校正后垂直度偏差≤0.3%;若彎曲嚴重,更換新導桿。
原因 2:磁鋼磁性衰減或位置偏移(下降時觸發不靈敏)
浮球內磁鋼長期使用后磁性衰減,或磁鋼固定松動偏移,導致浮球下降時磁場強度不足,無法及時觸發下方干簧管,出現信號滯后(如浮球已下降至干簧管位置,信號延遲 2~3 秒才斷開)。具體表現:①磁鋼表面磁場強度下降(用高斯計測量,從 1200Gs 降至 800Gs 以下);②磁鋼向浮球頂部偏移,下降時磁鋼距離下方干簧管更遠,磁場減弱。
解決方法:①拆卸浮球,用高斯計測量磁鋼磁性,若低于 800Gs,更換同規格釤鈷磁鋼(如 Sm2Co17,直徑 15mm× 厚度 5mm,表面磁場強度≥1200Gs);②檢查磁鋼固定情況,若松動,用耐高溫膠水(如環氧樹脂膠水)重新固定磁鋼至浮球中位置,確保磁鋼與浮球同心;③更換磁鋼后,測試浮球下降時干簧管的觸發靈敏度,確保信號無延遲(浮球到達干簧管位置后,信號立即變化)。